找到相关内容275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保证往生一心不乱

    功夫,在十二经络上做工夫,在后天气和生活力上做工夫。息道则是在一呼一吸的转折上做工夫。在奇经八脉上做工夫,在先天气的生命力上做工夫,也就是在命根气上做工夫。人生临终最后一口气就是命根气,它不是上行气、...

    吴立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2359664.html
  • 唐君毅《谈中国佛学中之判教问题》

    地位。在智顗之时,大乘起信论未出。在智顗之别教中,亦安排不了大乘起信论之思想。因在智顗之别教中,其真如佛性之体乃深藏未显,唯待人次第修行修观之工夫,断尽惑业烦恼,然后显。故此真如佛性之体,与人当前之修道工夫,彼此隔别不融,故不能言即修即性,即工夫即本体。但在大乘起信论,乃以“众生心”之一法,统智顗承慧思而言之“心”、“佛”、“众生”之三法,即直下显示“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,即心性即佛性”之义。起信...

    唐君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965928.html
  • 王阳明“四句教”析论 (上)

    恶心体,便从无处立根基,意与知物,皆从无生,一了百当,即本体便是工夫,易简直截,更无剩欠,顿悟之学也。中根以下之人,未尝悟得本体,未免在有善有恶上立根基,心与知物,皆从有生,须用为善去恶工夫,随处对治...意是有善有恶的,只好接中根以下人,上根人亦无从接授。但吾人凡心未了,虽已得悟,仍当随时用渐修工夫。不如此不足以超凡入圣,所谓上乘兼修中下也。汝中此意,正好保任,不宜轻以示人。概而言之,反成漏泄。德洪却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381600.html
  • 漫谈无门关

    也是有。所以不能把无门关的“无”当作“有无”的“无”来理解,也不能把它当作“虚无”的“无”来理解。这正是做工夫的地方。在这个平常意识不得力的地方用功,才是个入处。无门禅师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了这一点,他...用功将要打成一片的时候,如哑巴做梦,三是在你要打破疑团的时候,象夺得关将军的大刀一样,所向无敌。这三个比喻极好、极妙,把整个做工夫的过程都描绘得淋漓尽致。整个过程的关键就是要“尽平生气力,举个无字,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085026.html
  • 善哉!儒童菩萨——孔圣人

    复汤昌宏居士书 ——印光大师文钞   ★ 儒佛之本体,固无二致。儒佛之工夫,浅而论之,亦颇相同,深而论之,则天地悬殊。   何以言之,儒以诚为本,佛以觉为宗。诚即明德,由诚起明,因明致诚,则诚明合一...修证工夫浅深次第,则本虽同,而所证所到,大有不同也。儒者能明明德,为能如佛之三惑圆断,二严悉备乎。为如证法身菩萨之分破无明,分见佛性乎。为如声闻缘觉之断尽见思二惑乎。三者唯声闻断见思最为卑下,然已得六通...

    见内

    |孔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04491453.html
  • 休歇万象──略窥“默照禅”

    地,无方隅,绝朕迹,直是昧不得。昧不得处,唤作自知,只自知处,唤作本得,了无分外得底毫发许。”  所以说,默照禅的寂默工夫,不只是止息妄念,而是要泯除所有尘境,没有丝毫彼我、能所的差别,如此自能妙契...即照是默。  既然如此,又如何寂静一心呢?此事确实得有一番“净治揩磨”的工夫,其奥妙处,就在“休歇”二字。休歇什么?休歇心今、休歇万缘、休歇影事。如说:  “诸佛诸祖无异证,俱到个歇处。三世断、万机寂...

    妙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871140.html
  • 修行为什么重在修心

    、念佛、磕头,不是在形式上,哪是做的表面工夫,在起心动念处下工夫。念头才起就转成佛号,这叫做从更本修。”这说明了修行的下手出在这里。我们平常注意了生业就是行为,注意了语业就是语言,一般都没有注意意业,所以我们往往满足与每天功课完成了,认为这个就是修行了。当然,不是说这样做不对,而是说只做这些就不够。因为没有抓住关键,没有修心,没有在起心动念处痛下工夫,这样就不能改掉我们多生累劫的烦恼习气,就不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4975797.html
  • 学诚大和尚开示:我们应该怎样修行

    。在这一阶段,容易产生高慢,认为自己的修行工夫很好,修行的法门很殊胜,学问渊博,事业有成,自利利他非我莫属,别人都比不上我。因为高慢自大,增长了我法二执,障碍了更加长远的修学,也就不可能获得修行上真正的成就。所以在历经了十年、二十年乃至更加长久的修学过程,在某些方面有了一点成绩以后,就要注意“韬光养晦”,不要急于张扬,而是要更加谦逊地反省自己,更加努力地用功修行,以期达到工夫的成片、修行的纯熟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4176217.html
  • 念佛一心必知--雪庐老人

    这般念兹在兹,成就决定可期。再者,念佛除了当下明记不忘之外,如果能再加上忆念的工夫,则效果更佳。因为若能忆念不断,就能时时照顾念头,如此一来,即无昏沉、散乱,这是念佛的妙诀。不过,话虽如此,照顾当前一...不过弥陀经也说,必须念到一心不乱才行。由此可知,两经要对照著看才能明白个中真义,否则断章取义就成了魔说。至于“一心不乱”,有两层涵义:工夫若深,即能断惑;工夫若浅,则是伏惑。 (乙)三慧成就 学佛必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576572.html
  • 天台山国清寺创建养老养病助念三堂碑记(民二十三年)

    。人谁无老,人谁无病,人谁无死。若不特开一堂,则老者病者,身心难安。身心不安,则于念佛求生,适成障碍。此特立养老,养病二堂之所以也。然老病犹可将就,临终断难疏缓。若工夫未深,佛念未纯,又加病苦沉重,不有知识开导,净侣助念,便归轮回之中,绝无了脱之望矣。即工夫已深,佛念已纯之人,又得大众助念之力,岂不更为速得见佛闻法,悟无生忍乎。是知助念一事,关系甚大。当此命光迁谢,升沉立判之时,既有开导助念之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086287.html